品牌活动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环之光”文化育人工程

发布时间:2018-10-29 11:27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讲话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以学校“卓越教育”为引领,聚焦学院资源和环境两大要素,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外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实现文化聚魂、文化育人、文化塑德、文化兴院的目标。

一、品牌理念

  “资环之光”文化育人工程秉承“工于技、实于事、诚于人、立于世”的院训和“多元开放、创新包容、特色优先、协调发展”办学理念,创建诚实、朴实、踏实的院风,尚德、求是、敬业、铸魂的教风,砺志、勤学、好问、笃行的学风。构建和谐共荣的精神文化,培育规则治院、制度育德的制度文化,打造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形成丰富的学院文化产品。不断凝聚资环之魂,唱响资环之声,形成争做“资环之星”的良好氛围,以资环独有的文化点亮“资环之光”。

二、品牌建设

  (一)凝聚发展共识,构建和谐共荣的精神文化

  1、积极提升师生对核心工作的认同度,夯实共同价值观。学院发展目标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形式,既是建设和积淀学院文化的主要内容,又是学院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有力抓手。学院通过组织“我为十三五献一言”、“创一流学科,建一流学院”等系列活动在全院上下达成共识,打造“院兴我荣”的学院文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是学院工作中心的中心,学院广泛听取师生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同育人理念的纲领性文件。

  2、凝炼升华学院理念,固化思想成果。学院以“理工文化大家谈”活动、教代会等为平台,邀请资深教授与师生广泛深入的探讨学院理念,将原有院训“工于技、实于事、诚于人、立于世”和院风“诚实、朴实、踏实”进一步细化为“求是、敬业、立人”的教风、“砺志、好问、笃行”的学风、“尊师重教、德业双修”的行为规范、“多元开放、创新包容、特色优先、协调发展”的办院方针,将学院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实现了学院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退休教师梁开水教授、徐长佑教授与师生进行理工文化大家谈)

  (二)完善和构建学院制度体系,培育规则治院、制度育德的制度文化

  1、建立健全学院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并严格执行教授会、二级教代会、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务评聘等重大事项等提交会议讨论决定;建立系主任、支部书记例会、学生与党建工作例会、全院教师大会等制度,形成决策信息公开,决策过程透明的运行机制;支持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序开展工作,建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团结协作的学院运行体制。


(定期开展教职工暨工会代表大会)

  2、培育规则治院、制度育德的制度文化。学院多方调研,制定了涵盖党建、人事、财务、教学、科研、学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20余项,使学院各项事务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修订了《学院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实施方案》、《学院干部与党员示范岗行为规范》等文件,以制度规范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将院内制度和与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上级38份文件规定、11份案例等汇编共享在教师QQ群,成为学院制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规则治院、制度育德的学院制度文化。

  (三)优化教风学风,打造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

  1、抓党建引领,正师德师风。院党委、纪委注重发挥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支部书记、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学院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入手,把师德教风建设落实到教研活动中、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讲授中,鼓励专业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学习交流、典型示范、制度保证、教学相长的师德建设机制。通过学生评教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与颁奖,有效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形成“崇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育人氛围。


(举行歌颂师德师风朗诵比赛)

  2、抓学生工作,引导优良学风。“资环之光”是学院坚持近20年建设形成的特色文化品牌,其中,素质教育“五平台”中的“事微炼党性”活动,将党员党性锤炼与身边小事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系列小事的积累中强化宗旨意识;学风建设“三部曲”中的“成绩分析”、“赢在课堂”、“考场清风”促进学生勤勉诚信的学习习惯养成;创新培养“三重奏”是在本科一年级学生中组织“科技小论文”、“微型学术报告会”,启动“探究启航”,在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中组织“环保创意”大赛、“专业技能大赛”,为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建构载体,激励了大批学生取得了可喜的创新实践成果。

   (四)推进学院形象设计和形象塑造,形成丰富的学院文化产品及载体

  1、定位学院宣传形象。全院师生通过参与调研、征集方案、投票等环节,参与到学院VI识别系统建设,最终形成了院徽、院旗、名片、稿纸、提袋、PPT等设计方案,编印了学院文化宣传册。2016年上半年,全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建设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大会、第30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先后在学院召开,全国50多所高校近500名代表对学院文化宣传材料予以好评,系列文化产品为学院学科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营造了积极氛围。

  2、建设学院文化载体。学院加强网站、微信订阅号、电视屏、电子屏等文化载体的建设,注重在 “理工党员网”相关栏目发布学院党建工作资讯、建设学院QQ群等文化窗口,及时更新学院宣传栏,有效维护学院景观。每学期发布近百幅图片、新闻,宣传师德典型、学生优秀典型等,达到了“外树形象、内增合力”的效果。

三、品牌成效

  (一)文化聚魂,打造了五风同创的发展格局

  随着“资环之光”文化品牌的成长成熟,学院师生精神力量的强磁场和心灵意识的粘合剂也随之形成,以基层文化强党风、正作风、树院风、振教风、促学风的“五风同创”发展格局也逐步深化。学院先后涌现出湖北省教学名师王玉杰及其“导学团队”、“双带头支部书记”高惠民、湖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杜相辉、校园文化创业精英王长鹏等一大批优秀师生典型;学院党建工作案例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基层支部优秀案例,社会实践队连续五年获评湖北省优秀暑期社会实践队;学院先后有80余名学生进入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著名学府学习深造,近300余名学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历年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位居全校前列,资环“群星”现象逐步显现。


(承办第六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


(本科生杜相辉参加2014年“创青春”湖北省创业大赛获金奖)

  (二)文化育人,形成了直观可感的育人资源

  凸显学院特色的文化资源既是日常工作所需,也是学院师生所盼,既能为事务工作提供方便,也能为立德树人贡献力量。学院切实将基层文化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在新生入学教育、新进教工岗前培训中,以可知可感、丰富多彩的产品为媒介,向入校新生输出学在资环、成长在资环的价值理念,向新入职员工传递教在资环、发展在资环的兴业情怀,不断激发广大资环新人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源头为学院发展储能造血。


(院徽、文化册、信封、手提袋等文化产品)

  (三)文化塑德,构建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

  学院注重将严谨和谐的制度文化逐步转化为师生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将其上升为全院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教职员工投身学院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随之增强,师生满意度明显提高。以学生工作办公室为代表的机关科室连续两年被评为机关作风建设优秀科室。学院每年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把师德放在首位,教师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先后涌现出“湖北省师德标兵”王玉杰、校模范辅导员尚亿军等先进典型。


( 在资环之光闭幕晚会上表彰“我最喜爱的老师”)

  (四)文化兴院,产生了持久长效的辐射效应

  学院文化品牌建设常态化、持久化、内涵化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生了持久长效的幅射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师生的文化自信。

   学院“义务家教”志愿活动、“绿叶舟”党员义工队、“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在武汉高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中国环保网全程报道“给生活垃圾安家”志愿服务文化活动,中国大学生在线多次报道学院“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技创新文化活动,“绿孕希望”暑期社会实践等特色文化活动先后被《中国日报国际》、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湖北日报》、中国环保网、长江网、湖北经视、武汉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承办区校联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


(深入基层开展“绿孕希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优秀典型

  【典型事例一】玉杰团队:“三引三导”育桃李  甘为人梯自成蹊

  由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矿专业责任教授、安全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生导师王玉杰教授领衔的“玉杰团队”,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支专业思想稳定,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已培养硕士130余人(包括留学生7人),博士10余人,当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56人。

  1、思想引领 智慧灯塔照前行

  “先做人后做事”。他告诉大家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则为只有先做人才可成事;一则为以做人的方式做事。这成为玉杰玉杰团队的座右铭。

  2、实践引航 创新笃行书不凡

  2014年,玉杰团队老师指导的2项学生科研成果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2015年的第五届大赛中,团队老师带领同学们开拓进取,力压国内诸多高校,斩获一等奖4项。同年,在首届安全工程学科创新实践成果大赛上,团队成功摘得一等奖。

  3、就业引路 春风化雨润人心

  自2010年开始,王玉杰老师利用其在建材行业的影响力,为学院“环保创意科技创新活动”与国有大型企业牵线搭桥,在提升企业知名度以利于招聘人才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同时还为学生创新竞赛活动筹募了经费,实现了校企双赢。

  4、学习辅导 十年一日育桃李

  2014年底,王玉杰老师生病住院并两次接受手术治疗,住院前王老师还坚持在《爆破工程》的课堂上完成一学期的授课。出院后王老师不顾正在康复中的身体,又立即投身到了新学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这一切,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听得更仔细,学得更认真了。

  5、科研指导 工匠精神促提升

  多年来,玉杰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有同学成功申报学校自主创新基金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并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采矿实践大赛等科技活动中获得佳绩。先后有5名同学的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6、心灵疏导 慈父胸怀显大爱

  “毕业之后,总是特别怀念王玉杰老师那份慈父般的大爱,一有机会我就想回来。”团队毕业生王亚平有次回母校参加报告会时说道。连续五年王玉杰都被同学们评为资环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


(王玉杰教授为学生开展就业专题辅导)

  【典型事例二】资环学院“绿叶舟”义工队:十年踏浪逐行 “绿叶舟”承载千朵流动花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义务家教”活动2000年发起于武汉市洪山区石牌岭社区,2001年成立“绿叶舟”党员义工队,有学生党员、积极份子为骨干对石牌岭社区外来流动儿童进行学业义务辅导并坚持至今。十年来,共发动党员和志愿者1097人,成功帮扶流动儿童902名,义务服务近三万小时。这一义举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先后被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广播网、湖北高校党建网、长江网、湖北经视、楚天金报、长江商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大型媒体报道,赢得各界一致好评。


( “绿叶舟”党员义工服务队深入社区为农民工子女开展义务家教活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