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3-09-21 13:23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和立德自强,砥砺求精的院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设矿业特色鲜明,环境生态、地理科学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建院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各类各层次人才(累计毕业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硕士研究生1100余名、本科生8000余名),为我国建工建材、资源环境、地理信息、城乡规划等行业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8年建立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非金属矿系。经过6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学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理学,其中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矿物加工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及院士岗位设岗学科。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主办核心学术期刊《爆破》。

 学院设本科专业6个:采矿工程(国家一流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环境工程(国家一流专业)、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学院下设资源开发工程系、矿物加工与材料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空间信息与规划系、关键非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教授,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04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98人,教授22人,副教授38人。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北省高层次人才计划、湖北省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省级教学名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学科首席教授、“15551人才”等20余人,海外经历教师37人。

 学院开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品牌课程2门、湖北省一流课程3门,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9项,湖北省教学团队2个,出版教材10余部。学院每年招收普通本科生4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留学生40余人(本科、硕士、博士)。目前在校生1700余人,先后有100余名学生进入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昆士兰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外著名学府深造,300余名学生保送和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人均数量居全校前列。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重点重大项目。近5年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共653项,科研总经费近2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科技重大专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3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项,省部级百万级重大项目2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企业委托重点重大研究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30余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7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余篇。主要科研方向有:矿床安全高效开采与数字化技术、工程爆破技术、矿山与岩土工程安全技术、铁精矿提铁降硅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实践、低品级含钒资源高效提取的理论与工艺、矿物胶体化学理论与应用、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提纯工艺及设计、环境污染控制材料与环境催化化学、水处理新技术、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环境GIS与动态模拟、信息挖掘与资源优化等。

 学院积极开展校友与社会合作工作,在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校友纷纷捐资设立“延长石油奖助学金”新安洁环保奖学金”“天津矿山奖学金”“中安广源奖学金”“简思凤奖学金”“中材矿山文化教育基金”“武汉智汇元环保奖学金”“宏微环境基金”“资环学子素质教育基金(广东新禾道)”“珠海爆破文化教育基金”“安徽天明爆破文化教育基金等社会奖学金,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学生。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来自世界5大洲的2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学者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包括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教师短期学术访问、研究生国际交换、学术讲座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