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5-11-20 16:25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和立德自强、砥砺求精的院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笃定、勇毅创新”的资环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设矿业特色鲜明,环境生态、地理信息科学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建院近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各层次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建工建材、地理信息、城乡规划等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8年建立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非金属矿系。经过近70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学院拥有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理学3个一级学科,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下设资源开发工程系、矿物加工与材料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空间信息与规划系4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6个本科专业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93人,教授25人,副教授42人,海外经历教师6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学校“15551人才”等各类人才3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近年来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及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全国“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作品奖、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荣誉。

学院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成绩喜人。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5项(含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项;学生近5年获创新创业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13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赛事总冠军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1、二等奖10项。

学院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坚持立足建材建工行业和资源与环境领域,以关键非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为特色,突出绿色智能采矿与资源数字化;关键非金属矿提纯与功能矿物材料开发;长江中游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3个主要研究方向,持续推进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协同交叉与创新融合。拥有关键非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非金属矿行业关键矿物材料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建)等多个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

5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70余项,科研总经费2.7亿余元,其中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7项、青年科学家项目2项、课题及子课题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新增百万级以上横向项目60余项,其中千万级项目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其中一等奖2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3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0余篇。

学院主办的《爆破》杂志创刊于1984年,依托矿业学科,服务学科建设、引领学术发展,现已成为爆破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先后被国际著名数据库Ulrich's、Scopus等收录。

(所有数据统计202511月)

附件下载: